您现在的位置是:7天体育 >> 足球 >> 国内足球 >> 中甲
梅州打造足球之乡 七年见效迎中甲梅州德比
2017年11月19日17:15 来源:7天体育  浏览:2126

2010年,梅州市制定并出台了以重振“足球之乡”的足球雄风为目标的《梅州市振兴“足球之乡”十年规划》,决定用十年时间,重新擦亮“足球之乡”的品牌。经过7年的努力,梅州足球在体制机制、场地建设、队伍建设、人才培养、赛事举办等方面均取得阶段性成效。随着梅州客家在2015赛季中乙夺冠、梅县铁汉在2017年顺利冲甲,梅州成为了全国为数不多的拥有两支中甲球队的城市之一。

梅县冲甲成功“足球之乡”见效

7日,梅县区召开全区振兴足球工作推进会议,在总结近年梅县足球发展情况的同时,针对一些仍然存在的不足之处,提出未来的工作思路。

近年来,梅县区在职业足球人才队伍建设方面狠下苦功,专门增设足球运动管理中心,出台政策组建梅县足球队。不过,梅县区目前在岗的教练员大部分来自体育中专学校或体育学院,缺乏从事足球专业训练和比赛的经历,而且少有参加培训和对外学习交流的机会,使梅县足球教练的执教水平大受限制。

因此,梅县区积极支持鼓励梅县籍的省级以上足球运动员退役后回梅县工作,安排到各网点任专职教练,充分发挥足球运动员的特长,尽力解决足球运动员的后顾之忧。今年率领梅县铁汉冲甲成功的李海强,正是当年从梅县走出去的前国脚,如今则以主教练的身份为家乡球队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从2011年起,依托区业余体校、富力足球学校,梅县区校园足球后备人才体系逐步形成,全区58所中小学校均组建了足球队,近年来为国家、省、市输送优秀足球人才共300多人。在场地建设方面,全区共投入10多亿元,建成曾宪梓体育场,全区现有各类足球场103个,其中中小学校11人制标准足球场10个、7人制足球场52个、5人制足球场4个。

即便如此,现有学校足球场数量,仍无法满足学生活动和训练的场地需要,社会上也缺乏免费对外开放的足球场。业余体校训练场地难以保障,只能在不影响职业联赛比赛情况下使用曾宪梓体育场,从而对运动员的水平造成重大影响。

据不完全统计,梅县区中小学校足球人口(每周参加2次以上足球运动的人数)不足4000人,足球课教学也未全面普及,足球人口匮乏,与足球发达地区相比差距较大。

未来,梅县区计划继续完善足球场地规划建设。首先,根据校园足球的发展需要,争取用三年左右的时间,对全区中小学现有的足球场地进行提升改造,建成高标准的足球比赛场地,提升我区学校的足球运动硬件设施水平。其次,积极支持鼓励有条件的各种社会力量新建一批有偿或收费的足球场,支持鼓励社会资本投入足球场建设,计划在2019年前建成100块标准足球场,力争达到先进国家每6000人拥有1块足球场地的水平。同时,雁洋足球特色小镇建设必须尽早启动,开展旅游体育系列活动,以旅游带动体育项目开展,以体育项目促进旅游事业的发展,进一步丰富游客的足球文化体验,扩大足球之乡的影响力。

梅县区委、区政府还希望通过承办品牌赛事提高全民参与足球活动的热情、提升梅县的知名度。在支持机关单位、民间团体、企业在“五一”、“五四”、“国庆”等节假日期间举办足球比赛,丰富全区足球文化氛围,增加足球人口的同时,认真承办做好每年开展的“贺岁杯”等重大足球品牌赛事活动已被列入未来梅县区足球推进工作的日程表。2012年,首届梅州贺岁杯足球赛在曾宪梓体育场成功举办,该赛事至今已举办5届。

校园足球比赛同样是梅县区狠抓的重点,建立小学、初中、高中三级联赛制度,每年举行校园足球联赛,并通过举办校园足球夏令营、组队参加市级冠军杯联赛和全国校园足球冠军杯比赛等举措,促进校园足球发展。

赛事预告